科技创新

· 五大行动全面启动 种业振兴顺利开局

农业现代化,种子是基础。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“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”“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”。今年7月9日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》,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,集中力量破难题、补短板、强优势、控风险,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、种源自主可控。这是继1962年《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》印发后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再次对种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。

8月27日,全国推进种业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召开,全面部署推进种业振兴工作,标志着种业振兴由研究谋划为主转向全面实施阶段。

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、推进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,按照“一年开好头、三年打基础、五年见成效、十年实现重大突破”的总体安排,全面启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、创新攻关、企业扶优、基地提升、市场净化五大行动,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,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做,实现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

资源普查、基地提升——

打牢种业基础,守护安全底线

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,事关种业振兴全局。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》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,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“一年开好头、三年打基础”的首要任务,着眼长远,打牢基础。

为推动普查落实落地,农业农村部今年3月印发了《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(2021-2023年)》,利用3年时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普查,以及首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,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、覆盖面较广的全国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。

全国一盘棋部署、一体化推进。截至目前,农作物种质资源已完成全部2323个农业县的普查与征集,畜禽种质资源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97.6%,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覆盖率超过95%,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,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重新被发现。

11月23日,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了全国农作物、畜禽、水产领域各十大优异种质资源,庄红贡米、濮阳莛子麦、珍珠玉米、帕米尔牦牛、凉山黑绵羊、阿克鸡、长江刀鱼、鱇浪白鱼、锦绣龙虾……一系列优异种质资源进入公众视野。

为了将珍稀的种质资源收集好、保存好,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加紧建设。今年9月,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新库投入试运行,长期库战略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。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于今年7月批准立项。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已基本建成并于10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,保存能力达到35万份,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此外,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。